精彩小说尽在书香四溢!手机版

书香四溢 > > 笔耕乡野宥呈宥明远热门的小说_热门小说在线阅读笔耕乡野宥呈宥明远

笔耕乡野宥呈宥明远热门的小说_热门小说在线阅读笔耕乡野宥呈宥明远

远方青阳 著

武侠修真完结

武侠修真《笔耕乡野》是大神“远方青阳”的代表作,宥呈宥明远是书中的主角。精彩章节概述:新作品出炉,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品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,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,我会努力讲好每个故事!

主角:宥呈,宥明远   更新:2025-11-13 03:10:10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“呈呈,你知道吗?

明远先生当年还跟我爷爷学过编竹篮呢。”

宥福安手里的篾刀顿了顿,竹条在指尖灵巧地转了个弯,“那时候他刚回乡教书,村里条件苦,学生们连装书本的篮子都没有。

他就找到我爷爷,说想学着编竹篮,编好了送给家里困难的学生。”

宥呈手里的竹条停在半空,眼里满是惊讶:“真的?

我在日记里没看到他提过这件事。”

“他那人就是这样,做了好事从不张扬。”

宥福安笑了笑,篾刀划过竹子的声音清脆悦耳,“我爷爷说,明远先生学东西特别快,心思又细,编出来的竹篮比我爷爷年轻时编的还精致。

他不仅给学生编,还教村里的孩子一起编,说‘手艺傍身,遇事不慌’。”

宥呈心里一阵暖流涌过。

日记里的宥明远,是宁死不屈的文人,是心系教育的先生,而宥福安口中的他,又多了几分烟火气,温柔而务实。

这样立体丰满的形象,正是小说最需要的灵魂。

“后来呢?

那些竹篮还在吗?”

宥呈追问道。

“大多都不在了,年代太久远了。”

宥福安叹了口气,又很快笑起来,“不过我家还留着一个,是我爷爷当年特意存下来的,说是明远先生编的第一个竹篮,虽然有些粗糙,但看得出来用了心。”

说着,宥福安放下篾刀,走进里屋,没多久就捧着一个小小的竹篮走了出来。

竹篮确实不算精致,竹条的接口处还有些参差不齐,但编得很密实,篮身带着淡淡的竹香,透着一股质朴的暖意。

宥呈小心翼翼地接过竹篮,指尖抚过粗糙的竹条,仿佛能感受到当年宥明远编篮时的专注与温柔。

他突然想起日记里的那句话:“乡村之兴,在于教育,亦在于烟火寻常。”

原来,这位先生早己用行动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。

“福安爷爷,这个竹篮能借我拍几张照片吗?

我想写进小说里,让更多人知道这个故事。”

宥呈说道。

“当然可以,”宥福安摆摆手,“要是文化室需要,捐出去也行,能让明远先生的故事被更多人记住,是好事。”

宥呈拍了照片,又仔细询问了当年宥明远学编竹篮的细节,比如他用了多久学会,编篮时有没有说过什么话。

宥福安一边回忆一边说,宥呈则在笔记本上飞快记录,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珍贵的细节。

傍晚回家的路上,宥呈路过村小学。

夕阳下,教学楼的窗户反射着金色的光芒,孩子们的嬉笑声从校园里传来,清脆而响亮。

他想起宥明远日记里的期盼,想起他当年顶着困难办学的执着,心里突然有了一个想法。

他走进学校,找到了校长宥广林。

宥广林是宥明远的学生,今年己经六十多岁了,头发花白,却精神矍铄。

听说宥呈在写关于宥明远的小说,宥广林格外热情,拉着他坐在办公室里,讲了很多关于宥明远的往事。

“明远先生当年办学,条件有多苦你根本想象不到。”

宥广林叹了口气,“教室是借的村民的土坯房,桌子是用泥土砌的,椅子是石头垒的。

冬天冷得刺骨,先生就把自己的棉袄脱下来,给穿得单薄的学生披上;夏天热得难受,先生就用蒲扇给学生们扇风,自己却汗流浃背。”

“有一次,村里发洪水,道路被冲断了,先生冒着大雨,蹚着齐腰深的水去给学生上课,结果淋了雨发了高烧,躺在床上还惦记着学生的功课,让我去把课本带给大家,让大家自己先预习。”

宥呈听得热泪盈眶,这些细节,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能打动人。

他决定,要在小说里专门写一个章节,讲述宥明远办学的故事,让更多人知道这位乡村教师的无私与伟大。

离开学校时,天色己经暗了下来。

宥呈走在田埂上,晚风拂过稻田,带来阵阵清香。

他看着远处村庄里亮起的灯火,心里充满了感动。

这个小小的村庄,藏着太多温暖而伟大的故事,藏着太多值得被铭记的人。

回到家,宥呈立刻打开电脑,把今天收集到的素材整理成文字。

他写下了宥明远学编竹篮的故事,写下了他办学的艰辛与执着,写下了竹篮里的温暖与期盼。

他的文字越来越细腻,越来越有温度,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个年代,亲眼见证了那些感人的瞬间。

发布章节后,评论区再次被刷屏。

“哭死我了,宥明远先生也太好了吧,不仅教书,还编竹篮给学生,太温柔了!”

“这样的老师真的太难得了,为了学生付出这么多,向先生致敬!”

“宥大的文字太有感染力了,我仿佛看到了那个顶着大雨去上课的先生,太好哭了!”

“己经开始期待后续了,宥家村还有多少宝藏故事等着被发现啊!”

看着读者们的留言,宥呈心里充满了成就感。

他知道,自己不仅仅是在写一部小说,更是在传承一种精神,一种属于宥家村的、质朴而伟大的精神。

深夜,宥呈躺在床上,却毫无睡意。

他想起了田埂下的地窖,想起了泛黄的日记,想起了那个粗糙却温暖的竹篮,想起了宥明远先生挺拔的身影。

这些画面在他脑海里交织,形成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。

他突然明白,创作的灵感,从来不是凭空而来的,而是源于生活,源于那些真实的人和事,源于那些藏在岁月里的温暖与感动。

而宥家村,这个生他养他的地方,正是他创作的源泉,是他心灵的归宿。

第二天一早,宥呈没有去老槐树下,也没有去田里,而是带着相机,再次走进了村小学。

他想拍一些孩子们上课的照片,想看看宥明远先生当年期盼的“乡村之兴”,如今是否己经实现。

教室里,孩子们坐得整整齐齐,认真地听老师讲课。

阳光透过窗户,洒在孩子们脸上,洋溢着纯真与希望。

操场上,孩子们在追逐打闹,笑声清脆,充满了活力。

宥呈举起相机,按下快门,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。

他知道,这些孩子们,就是宥明远先生当年的期盼,是宥家村的未来。

而他的小说,也会因为这些真实而温暖的画面,变得更加丰满,更加有力量。

他站在操场中央,看着远处的老槐树,看着田埂上的稻浪,心里暗暗发誓,一定要把《宥家村纪事》写好,把宥家村的故事、宥明远先生的精神,传递给更多的人。

他要让更多的人知道,在这个小小的村庄里,藏着最质朴的善良,最伟大的奉献,最温暖的感动。

而田埂上的那个秘密,那个小小的地窖,那个泛黄的日记,那个粗糙的竹篮,都将成为小说中最珍贵的财富,永远被铭记,永远被传承。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

资讯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