墨典书店静得能听见空调系统轻柔的送风声。
空气中弥漫着旧纸张、新油墨和现磨咖啡豆混合的醇厚香气,一种昂贵而宁静的味道。
光线经过精心设计,柔和地倾泻在深色木质书架上,照亮那些装帧精美的书籍,却不会打扰任何一位沉浸阅读的顾客。
工作日的上午,顾客寥寥。
几位衣着考究的客人散落在宽敞的空间里,或静静浏览,或坐在咖啡区低声交谈。
苏晚意穿着熨烫平整的白色衬衫和黑色西裤——这是墨典店员的制服,正利落地整理着经济学区域的书架。
她的动作带着一种高效的韵律,指尖快速而准确地拂过一排排书脊,将稍有错位的书推回齐平,抽出一两本被放错的书籍归回原位。
她的目光扫过分类标签和书名,沉静而专注,像一位将军巡视着自己熟稔于心的领地。
“姑娘,打扰一下。”
一位戴着金丝边眼镜、气质儒雅的老先生微微蹙着眉,手里拿着一张写有书名的纸条,“我找这本《选择、价值与决策》,系统显示在架,但我在这片区域转了两圈都没找到。”
苏晚意停下手中的动作,转过身,脸上是恰到好处的礼貌微笑:“您好。
这本书确实在架,它属于行为经济学专题,我们书店将它归在‘心理学与经济学交叉领域’的那个特色小分类里,请随我来。”
她引着老先生走向不远处一个独立的矮架,几乎没有停顿,便从第三排准确无误地抽出了一本深蓝色封面的著作,递了过去:“是这本。”
老先生接过书,有些惊讶地推了推眼镜:“哦!
原来是放在这里了。
谢谢你……这本书似乎挺冷门的。”
“是的,这本书的理论比较前沿,”苏晚意语气平和,既不卖弄也不怯场,“它主要探讨了人们在不确定条件下如何做出决策,挑战了传统经济学中‘理性人’的假设。
作者提出了‘前景理论’,认为决策往往受到认知偏差和框架效应的影响。”
她顿了顿,见老先生听得认真,便继续道:“如果您对这个方向感兴趣,那边书架上有丹尼尔·卡尼曼教授的《思考,快与慢》,虽然更偏向大众心理学,但其中关于‘系统一和系统二’的论述,与这本书的观点有很有趣的呼应和对比。
另外,塞勒教授的《‘错误’的行为》也更通俗易懂一些,用很多实例讲了行为经济学如何解释现实中的‘非理性’现象。”
老先生眼中的惊讶转为欣赏:“你读过这些书?”
“在店里闲暇时看过一些。”
苏晚意微微颔首,态度谦逊,“只是粗浅的了解。
比如书里提到的‘锚定效应’,商家定价时先展示一个高价商品,会让后续的中等价格显得更划算,就是一种常见的应用。
还有金融危机时的恐慌性抛售,也可以用‘从众心理’和‘损失厌恶’来解释。
我觉得很有趣,但很多观点还需要深入理解。”
“很有意思。”
老先生笑了起来,显然很享受这场意外的讨论,“市场确实并非完全理性,人的心理因素至关重要。
小姑娘,你看得很透彻啊。”
“您过奖了,我只是在阅读中学习。”
苏晚意浅浅一笑,姿态放得极低。
正当老先生还想说些什么时,书店入口处的黄铜风铃发出一串清脆空灵的轻响。
一股微凉的、带着室外湿润空气的风悄然涌入。
所有人的目光都不自觉地被吸引过去。
一个男人走了进来。
他身量很高,穿着一身剪裁极为考究的深灰色西装,面料挺括,细节一丝不苟。
他没有打伞,但肩头仅有细微的湿痕,仿佛雨水都刻意避让他周身那股冷冽而疏离的气场。
他的面容英俊却没什么表情,下颌线条利落,眼眸深邃,扫过书店大厅的目光平静无波,没有任何探寻的意味,更像是一种习惯性的、居高临下的审视。
他没有看任何人,包括正在交谈的苏晚意和那位老先生,径首走向商业金融区的深处。
他的步伐沉稳而目标明确,皮鞋踩在光洁的木地板上,发出几乎微不可闻的轻响,却莫名地让这片宁静的空间变得更加安静了几分。
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,未曾刻意惊扰,却己荡开无形的涟漪,宣告着某种不同寻常的存在。
苏晚意收回了目光,对老先生再次礼貌地点点头,便继续专注于自己手头的工作,仿佛刚才那短暂的寂静从未发生过。
只是在她将一本《博弈论基础》归位时,眼角的余光几不可察地,再次掠向那个己然消失在书架深处的挺拔背影。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