序章:1979 年冬・北京站的北风1979 年 12 月的北风卷着沙尘掠过北京站的站台,林晓光裹紧洗得发白的军大衣,右手下意识按住棉袄内袋里的粮本 —— 那本暗红色封皮的小本子边角已经磨卷,刚才挤出站口时被人群撞得脱手,此刻正随着狂风在站前广场上翻滚,像一片无助的枯叶。
他望着粮本飘向对面墙根,那里用红漆刷着醒目的标语:“坚决打击投机倒把,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秩序”,白灰墙皮在寒风中簌簌剥落,标语的字迹却依旧刺眼。
这是他阔别十年后再次踏上北京的土地。
1969 年下乡时还是个背着军绿色帆布包的少年,如今归来,28 岁的他手里攥着的除了粮本,只有一张盖着公社公章的返城证明。
广场上挤满了和他一样穿着旧棉袄、面色疲惫的年轻人,他们中有人举着 “找工作” 的纸牌,有人围着电线杆上的招工启事争论,更多人只是茫然地站着,像被寒风冻住的候鸟。
林晓光想起出发前公社干部说的话:“全国 800 万知青都在回城,城里哪有那么多铁饭碗?”
后来他才知道,这 800 万人只是冰山一角 ——1979 年的中国城镇,共有约 2000 万人等待就业安置,失业率高达 5.3%,国营企业的招工名额早已被关系户挤占,有些老职工甚至谎称肺结核提前退休,只为让子女顶替岗位12。
“晓光!
这里!”
一声喊打断了他的思绪。
人群中,穿着蓝色工装的王建军正使劲挥手,那是他同批下乡的战友,三个月前先一步回城。
两人用力拥抱时,林晓光摸到对方棉袄里硬邦邦的搪瓷缸子 —— 那是当时找工作的 “标配”,据说带着缸子去工厂面试,能显得 “吃苦耐劳”。
“分到单位了?”
林晓光搓着手问。
王建军苦笑一声,从口袋里掏出半截 “大生产” 香烟点燃:“分?
现在回城等于失业。
我爸托人找了三个厂,人家一听‘知青’俩字就摇头,说我们‘思想改造不彻底’。”
他吐了个烟圈,指着广场角落几个摆摊的年轻人,“看见没?
那几个都是知青,卖的确良衬衫的,一件能赚两块钱。
昨天工
最新评论